讲座回顾 | 黄益平教授:央行数字货币
时间:2025-01-22 12:20:22 点击:131 次
数字经济
为促进北大学子学习和了解“数字经济”相关知识,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北京大学研究生会联合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会、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开展“数字经济”系列讲座,带大家一起从不同角度走近“数字经济”。
导语
3月2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益平教授就“央行数字货币”主题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现推出讲座回顾以惠及更多同学。
讲座回顾
黄益平教授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实质上是央行推出的数字形式的主权货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截至2020年约86%的央行都在从事央行数字货币(CBDC)有关的工作。我国在有关方面起步较早,在2020左右,央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e-CNY)开始进行试点,目前已经涵盖国内大部分地区。
为了让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与听众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今天数字货币的意义与影响,黄益平教授首先对货币形式及其功能的演化进行历史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数字货币产生的时代与社会经济背景进行说明,最后,黄益平教授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与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目录导引
1、从贝币到纸币:货币的历史演变
2、数字货币的产生与兴起
3、央行数字货币的现状与未来
1、从贝币到纸币:货币的历史演变
根据马克思的定义,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般认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与价值贮藏这些功能。贝壳是人类社会初期的货币形式之一,其出现大大降低了交换成本。但由于贝壳缺乏内在价值,且供给不稳定,于是逐渐被贵金属货币取代,这大大提高了货币体系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约北宋年间,四川等地出现了最早的纸币,相较于金属货币,纸币更易携带,适合大宗交易,于是逐渐普及并成为官方货币的重要形式。
然而,由于纸币特殊的属性,使得它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伪造,同时很容易出现超发,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依然存在。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依然是金银等贵金属占据主导地位,1867年巴黎货币国际会议之后,世界主要国家都转向了金本位。20世纪60年代,黄金危机导致市场上货币供给不足,无法支持不断增加的经济活动。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两年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鼓励之下,世界各国走向了灵活汇率制的时代。随后的几十年中,尽管美元保持了强劲的信用支持了国际经济发展,但“特里芬”两难一直存在:一方面,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对美元的需求大幅提高,而美国只能通过经常性项目赤字提供美元,另一方面,美元赤字的持续积累,可能导致国际市场对美元前景的担忧。
2、数字货币的产生与兴起
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国别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不足暴露了出来,各国人民对各国央行的信任大幅下降。2009,比特币横空出世,该货币以其去中性化、匿名以及总量给定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追捧。不过,黄益平教授指出,因为区块链技术无法同时实现货币运营对精准、去中心化和高效的需求,因此难以普遍。同时,因为私营货币发行方的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有关部门难以实行监管,常被用于从事非法交易活动。目前,我国政府已经禁止了比特币的交易和ICOs。相较之下,Facebook于2019年推出的天秤币(原名Libra,现更名为Diem)给各国专家学者造成的冲击更大,该币是持有者对Facebook和参与机构的信任以及抵押资产为基础的稳定币,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交易,若落地,会对监管、调控带来巨大的挑战。
这也是2019年后各国央行纷纷将数字货币提上议程的一项重要原因,此前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对数字货币关注较少,主要是中国、瑞士在推进。虽然存在利弊考量,但各国央行都不希望从一开始就在这场重要的竞争中缺席。
3、央行数字货币的现状与未来
当前,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行机制可分为零售型和批发型,前者着重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后者则以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为主。就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而言,发行动机主要包括维持金融稳定、促进货币政策执行、推动金融普惠、提高支付效率、保障支付安全等等。与发达国家央行相比,发展中国家央行在金融普惠和货币政策相关方面的动机会更强烈。我国对央行数字货币问题的研究从2014年就开始,目前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已发行的数字人民币(e-CNY)属于零售型CBDC,它的设计是一个双层运营机制,货币不是直接向公众发行,而是以央行向商业银行、电信公司及移动支付等机构进行授权的方式发行。由于数字人民币主要功能是移动支付,对于消费者而言与移动支付区别不大,主要差异在于其法偿性。此外,普惠是数字人民币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未来在数字人民币的设计中将增加更多普惠功能,如离线支付、弱势群体友好、有限匿名等。
根据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报告,目前正式推出数字人民币的挑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受理终端的建议、健全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机制,以及明确的监管框架。
未来,数字人民币发展依然需要探索的方向包括:是否需要从零售型到批发型转型?是否对数字人民币付息?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制定?以及与跨境支付相关的问题。
互动交流
在互动环节中,黄益平教授针对听众们就央行数字货币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Q1: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A:这一点不能确定,人民币能否国际化取决于一系列政策制度和市场的安排,而不在于其形式是数字还是实体。但数字货币对于未来货币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可以进一步观察,因为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改变目前的货币结构,使原本只能在宏观层面颁布的政策能够变得更具体,这个影响值得长期观察。
Q2:数字人民币对于共同富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A:这个问题不太好说。数字人民币执行的是货币功能,如果能够精准发行的话,对于政府进行转移支付可能存在很多益处,但目前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
Q3:对于电子设备普及率低的偏远地区,数字人民币是否会提高当地金融成本,加剧贫富分化?
A: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值得关注的。在疫情期间,我们的确看到了在边远地区,存在许多不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也是央行一直强调的,那就是数字人民币将长期和纸钞共存,因此不会让现状恶化;第二,之前也提到了,数字人民币以普惠作为重要目标,目前央行也在尝试设计一些可以在更广泛的厂家中使用的设备。
(文章转自:北京大学研究生会)